五四运动,作为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不仅在政治上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开始,奇亿娱乐APP更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虽起源于对外国列强的反抗和对国内政治现状的不满,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政治范畴,深刻地触动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文化和思想领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变革,新思想、新文化如春潮般涌现,对女性服饰、美术教育、绘画艺术乃至音乐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服装作为思想观念物化的重要表现,其变化与人们思想的改变密不可分,五四解放运动在意识形态上打翻了封建服饰体系,并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服装,进而推动了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嬗变。”
女性服饰的变化表征包括式样的变迁和演变的趋向。变化的式样大体分为文明新装、改良旗袍、西式时装三种,同时,服饰向简洁化、多元化、人本化方向发展。
首先来谈谈式样的变迁。第一种是文明新装。随着五四运动思想解放,此时的文明新装表现为“身裹大、袖口大出手很短、手臂、小腿多露外面,裙子变作套裙”。对于传统女性不能身体的封建思想来说,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跨越。第二种是改良旗袍。在先前的反满革命中旗袍有过短暂沉寂,但“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长袍……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此时的旗袍被赋予全新的含义,这是中国妇女追求解放、男女平等最直观的外在表现。第三种是西式时装。“五四运动使中西文化的交流更加广阔深入,西式婚纱、礼服、泳装、运动装、毛衣等逐渐风靡于女性群体,成为妇女争相追逐的时尚。”此外当时受五四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女性也穿起了西服,杂志上常有女效男装的照片。
接着再说说演变的趋势。一为简洁化。五四运动倡导科学和民主,服饰不再是等级的象征。此外,五四时期思想觉醒的女性开始走向社会成为职业女性,繁琐的服饰已不适合社会需要。二为多元化。“短袖、曲线、贴体、高开衩的女性短袄和旗袍,以及天乳运动中号召使用健康、卫生的胸罩,将女性的胸乳从层层束缚中解放岀来等。”,可见五四后的服饰摆脱了封建社会单一束缚的审美观念,朝多元方向发展,并逐渐融入现代时装体系。三为更关注人。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人权思想,将人们从封建礼教和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在实现“人的解放”的同时,也将身体从服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成因总共四点。最根本的便是思想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使众多女性接受新式思想,服装的变迁顺应了反对束缚、提倡个性自由的时代潮流。女性要接受新思想,前提就是第二点原因即受教育权的变化。“五四时期的爱国运动中,女性的参与让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政府看到了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认清了女性教育的意义。”之后便有了第三点,经济的独立。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她们开始摆脱对男性的依附,追求自我价值。女性经济的独立带动了服装业的繁荣发展,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在样式等方面费尽心思,进而促进了服饰的变迁。此外,传媒业的发展也成为重要推手。社会舆论对服饰很是关注,各种时尚的女装无不通过杂志、报纸进行宣传,向读者介绍新潮服饰。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文化运动,其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思想启蒙的时代洪流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高扬“文学革命”旗帜的同时,也扛起了“美术革命”的大旗。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时期内的文化形态塑造
,它不仅促进了西方美术理念的引入,还激发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革新,为后来的美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期间,一批知识分子倡导“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化,对传统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育开始重视个性解放和思想独立,鼓励创新思维和艺术实践,这与之前重视传统技法和形式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时期,
中国出现了更多的美术学校和美术社团,如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等,这些机构的成立推动了美术教育的现代化。
这期间,西方写实主义等美术理念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绘画的技法和风格开始被广泛学习和模仿,同时,中国艺术家也开始探索如何将西方技法与中国传统美术相结合,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主张摒弃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某些元素,倡导采用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实践与创新。例如,徐悲鸿提出的“中国画改良论”就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次重要改良尝试。此外,新兴木刻运动的兴起,也是五四运动影响下美术教育创新的体现。
五四运动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应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因此,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作品。如鲁迅支持蔡元培的美育主张,并在教育部发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倡导美术的社会功能和普及。
五四运动是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西方美术理念的引入和融合,还促进了美术教育理念的变革,加强了美术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及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这些变化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新文化革命。它与新文化运动相似,但也有明显的差别。认为五四运动是“文化界的新运动”,在五四以前,中国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在五四以后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的一部分。就在这样的一场文化运动中,传统的绘画艺术也有了崭新的面貌。
我国的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气韵,务虚重于纪实,体现作者的主观情绪与创作意图,本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但在日益腐朽的封建统治中逐渐被贵族阶级垄断,脱离平民百姓,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猛烈抨击。而随后在五四运动带来的新一波文化改革浪潮中,西方的绘画理念与我国传统绘画逐渐融合,我国绘画艺术再次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五四这场新的文化运动中,西方现实主义在中国逐渐流行开来。陈池瑜教授认为,现实主义有时是指再现下层人民群众生活的一种人文精神和态度,有时是指客观的不加粉饰再现现实的方法,有时也指写实的某种技巧。陈独秀在1915年《新青年》第一卷第二号上撰文《今日之教育方针》指出,近代欧洲之时代精神在哲学上表现为唯经验论、唯物论;在宗教上为无神论;在文学美术上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诚今世贫弱国民教育之第一方针矣。”
1926年和1929年分别创作《民间》《痛苦》,司徒乔创作《放下你的鞭子》,王悦之创作《弃民图》,唐一禾创作《七七号角》、莫朴创作《清算》等,现代现实主义绘画理念从此在我国扎根。
与此同时,绘画又一门贵族艺术转变为了一门大众艺术。民国初年,刘海粟就表达过以展览引导大众的主张:“美术可以安慰人们的绝望和悲哀,可以挽救人们的堕落。要使群众享受美术,只有到处去举办展览会,美术表现人生,也是为人生而表现,我们表现的目的,并不是供少数人的叹赏,我们希望这浑浊而黑暗的社会,因着美术的发达而澄清,而同化于光明之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绘画逐渐走向大众。林风眠曾在北京发起举办“北京艺术大会”,面向公众开放,而倪贻德与庞薰琴,
1931年在上海发起决澜社,每年办一次画展。自此,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绘画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贵族艺术,而是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奇亿娱乐APP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我国绘画艺术还出现其他的变化,写实主义如光影与透视的引入、新的绘画形式如素描的传播,都加快传统绘画艺术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转变。五四运动让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焕然一新,走向现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大力推行“白话文”、“新诗”、“国语”、崇尚解放思想、主张独立思考、注重求实精神、强调自由平等、尊重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等等。正是在这种影响和推动下,我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建设和新型音乐体裁的创作才开始兴起,艺术歌曲创作是这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我国20世纪初艺术歌曲的创作从各方面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强调的内容密切相关。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的新音乐文化建设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首先是新式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各种新式中小学校迅速建立,与此同时学校的音乐教育迅速发展,这就迫切的需要大量的新型音乐教育人才,这为后来各种音乐专科学校或综合学校音乐科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在中国的各大中城市,广大知识阶层为主的市民群众对文艺、音乐的爱好也与日俱增。各种新型的文艺、音乐社团应运而生。新型民乐、戏曲社团中较重要的有“中华音乐会”、“国乐研究所”、“大同乐会”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新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一些传统艺术的保存和传承增添了新机,特别是对戏曲、说唱的科班教育机构的建立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音乐创作也已正式开始起步,各类歌曲体裁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艺术歌曲、抒情性的独唱曲、学校歌曲、钢琴曲、大型合唱曲、清唱剧、管弦乐曲、器乐曲、儿童舞剧、民族器乐曲等的创作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萧友梅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问》、《南飞之雁语》,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钢琴曲《哀悼进行曲》,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曲》,大提琴曲《秋思》;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卖布谣》、《叫我如何不想他》、《听雨》、《也是微云》,大型合唱《海韵》。
可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我国20世纪初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如音乐作品内容、形式、体裁、题材的新,音乐教育体制的新等等。而根本的我觉得是思想的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传播及其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追求新文学、新艺术、新音乐的艺术创新思想。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文化觉醒,不仅在政治上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更在文化、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从女性服饰的变迁到美术教育的发展,从传统绘画艺术的革新到新音乐文化的兴起,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活力,为中国的现代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服饰的变革象征着社会观念的更新,美术教育的革新体现了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探索,而绘画艺术的转型则映射出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音乐创作的发展,更是五四精神在艺术领域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也促进了中国音乐与世界的交流。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它所激发的文化自觉和创新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新格局。
让我们铭记五四运动的历史贡献,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探索文化创新的道路,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