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日期:2018-11-06 17:07:07 浏览: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竞争优势,实现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市是纺织服装大市,拥有棉纺织、染整、针织品、服装制造、服饰制造及毛皮、皮革、皮草生产与加工等门类齐全、产业链较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228家,资产总额367亿元,从业人员7.1万人。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8亿元、利税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3.6%,实现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2%。出口创汇30.5亿美元。

(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投入,企业的规模和势力不断增强,产品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建有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标杆企业示范作用突出。经过持续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标杆式企业,示范作用显著,如金猴集团、迪尚集团、魏桥纺织、山花集团、森鹿制革、艺达集团、汇泉服装等。其中,金猴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皮革制品行业前三强,是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马地毯、山花地毯两大龙头企业,是国内著名的机织及手工地毯的生产基地,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地毯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地毯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30%,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达5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迪尚集团是一个集工贸一体、产研结合、市场多元的跨国型服装集团,也是全国最大的服装出口集团之一。

(四)品牌建设初现成效。纺织服装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全行业拥有“山花牌”地毯、“海马牌”地毯、“华羽牌”羽绒服、“艺达牌”化纤被等10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9个山东名牌产品,有“金猴”、“云龙”、“山花”等8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山花”商标为国内同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山花”、“海马”牌地毯被授予“中国名牌”、“中国地毯市场最具竞争力领先品牌”、“中国地毯行业第一品牌”。山花地毯2012年成功入围“全国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品牌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西北亚及香港、台湾、澳门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仅迪尚集团的服装产品年进出口额逾11亿美元。纺织服装产品销售领域涵盖民用、军用、医用、产业用等领域。内销市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遍及全国各地。

“十二五”期间,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初加工比例较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与纺织服装先进省市相比,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最终产品比例不高,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二是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能力不强。我市纺织服装85%以上的企业产品出口海外,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市纺织服装产品海外市场不断萎缩,营销渠道不畅,导致纺织服装企业产品过剩,库存积压严重,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三是创新能力与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纺织服装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行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乏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品销售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但受营销模式、产品定位等因素影响,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普遍不高,与新郎、罗蒙、雅戈尔、报喜鸟、红领等国内知名品牌相比,我市的代表性品牌,还没有能够真正叫响,没有发挥出我市纺织服装区域品牌应有的效应。四是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国家对进口棉花实行配额管理,国内用棉与国际市场不接轨,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棉纺企业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缺少竞争力,导致原材料成本持续升高。招工难问题突出,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多,随着工人工资的不断上调,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企业负担加重。

二、“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趋势

(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向好。一是从国内看,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激发内需潜力;“互联网+”时代带来纺织服装产业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二是随着“一带一路”、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战略的推进,促进我市纺织服装工业开创国际国内新格局。三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必将为服装产品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我市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机遇。随着我市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及生态城市的建设,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阔,将由工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农业生产、园艺培植、公路交通、城市建设、物流配送等领域,必将成为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新材料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我市纺织工业主要原料中,棉花、羊毛等多数原材料需要进口,合成纤维生产面临压力。因此,向海洋生物要纤维,开发利用各类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生物质资源,将成为纺织服装原料的重要来源。随着海藻纤维、功能性医用纺织面料、高端符合太空服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将推动纺织原料多元化发展,让我市在纺织新材料研发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深度更大。随着劳动力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产业必须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ERP信息管理系统、机器人,以自动穿梭机为代表的前织设备,以无梭织机为代表的织造设备等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加快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五)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销售手段更加多样化。以网络购销等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营销方式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格局,利用网络手段实施“线上”营销,以淘宝等为代表的B2C销售模式、以“团宝网”为代表的“网络团购”模式,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方式,“网购”已成为国内外消费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销售方式。新的消费方式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格局带来了新的改变。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全市服装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路径,以国际化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产业链完善协调发展为依托,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支撑,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按照“构建科学发展、循环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使服装行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和根本性提升。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拓展市场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大力开拓国内外新兴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2.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突出发展重点,带动整体振兴。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加快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全面振兴。

4.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开发应用绿色纤维和纺织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1.集群规模明显扩张。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7.8%;利税达到65亿元,利润达到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纺织服装企业争取达到7家以上,其中,过50亿元企业3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

2.创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纺织服装的创意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培养、引进高端创意创新人才,搭建一批创意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到2020年,建立省级以上研究、技术和设计等各类中心25家。建成服装创意设计和定制服务创新平台、家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皮革制品工艺创新平台、地毯研发设计创新平台四大平台。

3.品牌优势明显提升。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引进品牌资产、收购入股海内外知名品牌,发展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超过12件,新培育5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建设服装、地毯、家纺、皮革加工四大产品聚集区,到2020年,四大产品聚集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将我市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高地、精品制造基地。

4.节能环保明显改善。到2020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水平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企业普遍实施清洁生产,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建立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发展重点

(一)发展重点产品

1.纺织面料。发展海藻纤维纱线、休闲面料、棉混纺纱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粗放呢绒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等产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发展一批应用于医疗卫生、汽车内饰、高铁交通等领域的复合无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

2.服装产品。支持发展西服、高档衬衫、职业装、皮草和皮衣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档时装、羽绒服装、针织服装等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自主品牌,加快发展抗菌医护服、抗蚊虫叮咬野外作业服、消防服、防弹服等功能性产品,带动面料、辅料、设计、品牌等产业链上诸多环节的整合与配套发展。

3.地毯产品。攻克生物基尼龙地毯纱线纺织技术和地毯矩阵智能送纱技术,支持发展阿克斯明斯特地毯、威尔顿地毯、簇绒地毯、方块地毯、彩印地毯、手工地毯、挂毯、汽车地毯及毛纱、长丝、PP纬纱等地毯配套产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精品高档地毯、挂毯、生物基地毯、可完全降解地毯、纯植物材质地毯等产品。

4.家用纺织品。加大各种超仿真、功能性和生物质纤维等高科技材料在家纺产品的应用力度,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重点发展樱桃核保健枕、高档鲁绣家纺真丝被、高档抽纱刺绣工艺纺织品等家用床上用品、窗上用品、台上用品、装饰用品以及染色印花纺织面料等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产品。

5.皮革制品。支持企业在扩大牛皮革、猪皮革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时尚化裘皮服装和多功能鞋面革、服装革、汽车坐垫革以及功能性和舒适性较强的鞋类、箱包等产品,重点发展军用作战靴、军用便携包等产品。

(二)壮大骨干企业

1.金猴集团。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依托,提升鞋、包、服装等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发展名优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巩固民用市场,拓展军品应用领域。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2.迪尚集团。通过提升创意设计水平、自主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以及电子商务和实体店铺的互补发展,实现品牌和规模的双扩张,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3.魏桥纺织。开展海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扩大高档精梳、功能化纤维混纺和可降解功能性纱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亿元。

4.芸祥绣品。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智能绣花工艺技术改造,实现贴布绣、亮片绣、扣锁绣等传统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

5.汇泉集团。开展私人服饰定制和立体裁剪服务,重点发展麻系列休闲裤。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

6.皓菲集团。开展银离子高效广谱抗菌和防渗透医用纺织品研发,为拓展医疗、军工、特职等家纺产品应用新领域打下材料基础。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

(三)打造行业隐形冠军

1.海马地毯。通过尼龙地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扩大尼龙地毯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2.山花地毯。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巩固传统商业地毯市场,拓展特殊行业(铁路、民航、海运等)和民用地毯市场。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3.森鹿制革。开发新产品,扩大鞋面革和箱包革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

(四)培育行业“小巨人”

1.艺达集团。依托园区建设,形成纺纱、织布、染整、加工、包装、店售的链条式家纺产品生产体系,提高大众化棉制品生产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

2.博优纺织品。扩大农用、建筑用、工业用无纺布产品生产应用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

(五)建设四大创意创新平台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