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鸿星尔克让粉丝接连惊呼“又捐1亿”之后,和统一、河南博物院等联名出爆款鞋、潮牌周边文创;再有白象主打情怀牌,汤面新品层出不穷,被网友尊为“国货泡面之光”;连一向被外界诟病“用word排版设计”的椰树,都和瑞幸来了一次“火星联动”,让年轻人惊呼不光能“从小喝到大”,还能“从土喝到洋”。
不过在制鞋赛道,那些曾经跟着潮流跑的知名鞋牌,却越来越赶不上“青春速度”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达芙妮,曾发出了“中国每五双品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的豪言壮语,如今却风华不再。2020年,达芙妮宣布关闭所有线下店铺,一代“女鞋皇后”最终退出实体零售江湖。
同样是“三十而立”,有的陷入困局,有的则“中年觉醒”。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时尚鞋服集团,百丽时尚集团(以下简称“百丽时尚”)的转型之路,堪称历经荣光、阵痛、低谷期后,一个重生并拥抱未来的中国鞋类品牌样本。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十年前的2013年,中国的制鞋品牌,彼时营造出了一个“鼎盛江湖”。
贵人鸟赴港上市,迎来了“高光时刻”,当年,贵人鸟在全国布局了3195家零售门店,一时风光无限,它以每天新增3家门店的神速,在全国开店5560家,还请到天王刘德华代言,媒体称其为“飞进寻常百姓家”;达芙妮市值达170亿,掌门人陈英杰踌躇满志地说,如果百丽时尚是女鞋的“奔驰”,那达芙妮就是女鞋的“宝马”;而被陈英杰称为“奔驰”的百丽时尚,市值超1500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大鞋服零售商,“大众鞋王”的名号当之无愧。
“每一个零售新业态的兴起都和网络相关,互联网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经济学家许小年说过的这句话,也映照出鞋业江湖即将面临的第一个危机:电商来了,传统鞋业何去何从?
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迭代出新,2013年我们迎来了“电商元年”。那些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陈列的服饰、消费品,当然还有花样百出的各类名鞋品牌,无论是供应链反应速度、更新频率,还是设计风格,都让传统制鞋品牌无所适从。而这也直接体现在了数据上。
达芙妮2013年核心品牌同店销售下跌了10.4%。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的3个月时间里,百丽时尚内地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了2.7%,是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一个典型的“败局案例”,是希望从“传统运动鞋服行业经营”向体育多元化转型、走出一条体育生态链商业模式的贵人鸟。上市之后,贵人鸟不断投资、并购,开辟新蓝海,却在电商时代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从2013年起,曾经引以为傲的线家门店,在三年半时间内关店1500家。有媒体称,贵人鸟染上了“富贵病”。
由于没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设计上,贵人鸟在电商时代陷入了“摸不着头”的困局。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达芙妮身上。其实从2006年起,达芙妮就开始在各大电商平台布局,但在面对库存积压问题时,达芙妮却选择了“打折促销”,这也导致其多年来树立起的高端形象,在电商时代轰然崩塌。
不过达芙妮在电商时代最受诟病的,是它“万年不变”的设计,完全无法满足这个拥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时代,年轻人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传统营销模式遭遇较大冲击的背后,是个体消费习惯的悄然转变。
百丽时尚首先面临的,是渠道老龄化的问题。十年前,渠道可以说是百丽时尚攻城略地、俘获消费者的“利器”——2012年,百丽时尚在中国大陆拥有自营零售店17564家,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主要城市。这个数字有多可怕?要知道,当时在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门店也不过几千家,百丽时尚是它们的5-10倍。
但也是从2012年起,中国零售环境迎来了一次巨变:百货业寒冬来临,掀起了一波关店潮,而在电商势力崛起、销售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百丽时尚曾赖以生存的百货商店,开始慢慢转型为购物中心。
百丽时尚的压力系数飙升。因为购物中心店铺相对独立,一般都要有较大空间和较多商品选择,才能具备一定的独立聚客能力。新业态下的购物中心,也培育起了新时代的消费习惯:百货商店单一的消费体验,已经无法满足年轻人对新、锐、潮的消费体验,于是他们转向了那些小众的概念店、潮牌店,以及那些格调新颖、人气超高的中高端商场。奇亿娱乐登录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说过一句话:“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具有不可逆转性。”
从这点上来看,百丽时尚曾借多品牌获得的渠道控制优势,在建起的一座座购物中心之下,转而变为劣势。消费渠道和场景的快速变更,也加速了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更新迭代:渠道老化,产品无法触达年轻人,也让产品跟不上潮流,从而对品牌传播产生了极大影响。
摆在百丽时尚面前的,是一个不可逆且必须直面的难题。那么,百亿鞋王如何大象转身?
为应对渠道老龄化的困局,百丽时尚开始“瘦身”。数据显示,2021年底,百丽时尚将线家。而最能体现“百丽时尚特色”的,是它长期坚持直接触达消费者的DTC(Direct-to-Consumer)零售模式。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就说过,百丽时尚是最有机会做到工业4.0时代C2M(个人消费需求直达制造商)模式的企业。
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距离日益缩短,而把DTC模式用到极致的百丽时尚,也借此打造起全渠道零售网络。
超9000家直营门店及数万名店员,构成了“中国最大的直营时尚鞋服零售网络”,以此为基础的百丽时尚同时发力线上,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玩起了直播带货,培育起粉丝社群,同时在那些人流量密集的商圈、购物中心,开设“年轻范儿”的店铺,迎合、满足新时代年轻消费群体对线下场景的体验需求。
关于百丽时尚的产品迭代,业界一直乐于讲述它那个经典的“马丁靴奇迹”:2018年双十一,百丽时尚预测了马丁靴的流行趋势,五天内完成了20款马丁靴的迭代开发,把原本销售占比只有1%的马丁靴提升到了25%,最终大卖23万双,马丁靴也成了“行业爆款”。
这一切都源自百丽时尚对于产品迭代的一次尝试,把曾经的“订补模式”升级为“订补迭模式”。即新品先用40%的首批订单投入市场,再观察和搜集市场、客户的反馈,通过30%的补单和30%的迭代开发完善调整。通俗点说,在研发上新后,集团会观察一下当季流行什么,年轻人在意什么,然后根据时尚前沿和年轻人喜欢的风格、特点,对产品进行二次调整。这一模式的更新,一改渠道老化、产品无法直接触达消费者、得不到市场反馈的劣势,帮助百丽时尚实现了“货品年轻化”。
如何把更有设计感、年轻范和人情味的元素注入一双双鞋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丽BELLE的鲸鱼鞋。这款鞋鞋如其名,采用的是高温高压下均匀膨胀形成的高弹分子颗粒ELAST-LSE,再把这些颗粒聚集成独有的全掌高弹中底,搭配符合人体工学的楦型设计,形成独特的裹足软感。
把每个年轻人带进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消费场景里,一如让每个穿着者像海里的鲸鱼一样,无缝接入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生活场景中,这是百丽时尚在意的事,也是百丽时尚一直在做的事。
今年3月,BELLE全国首家百丽品牌旗舰店落户成都春熙路,门店把成都特有的熊猫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推出成都城市限定YOYO漫步系列鞋款,还结合成都城市ICON熊猫为设计元素,推出YOYO系列限定水桶包,在尊重在地文化的基础上,用沉浸式的门店场景,征服了大批成都本地年轻消费者。
思加图STACCATO把门店装点成了漫天星空,融入火星秀场的暗夜星空元素,同时秀出9月自然大秀场的主题色“星空蓝”;百思图BASTO则靠竹子“出圈”,在门店打造主题橱窗和静态展,充满竹林“回青绿”;而步入他她TATA门店,则犹如置身花海,用新国风架起了一座连接年轻人的桥梁。
商业世界里,如何做才能更贴近年轻人?财经作家吴晓波做过一个比喻:“新世界就像一条恶龙一样,你不骑上它,就会被踩在脚底下。面对年轻人,我们要老派的朝气,而不是潮派的老气。”
“三十而立”的百丽时尚,选择了拥抱年轻人的朝气,永远和年轻人站在一起——2020年4月,百丽时尚旗下品牌他她TATA联动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与“酷姐姐”金晨达成代言合作,定调“风格无界限”的时尚态度,成功打入年轻潮人内部。
除了联动热门综艺,百丽时尚还携手专业密室逃队,2021年9月在上海影视城来了一次“跨界乐园”——“方舟·重启”。这个沉浸式互动戏剧乐园,涵盖了奇幻、穿越、商战、谍战、言情、冒险、拍卖、团队竞赛等多重主题,以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的方式,参与并见证青春的现场。
受困于疫情,即使去不了现场,百丽时尚也能以另一种方式让年轻人获得参与感。奇亿娱乐登录今年9月,百丽时尚旗下八大品牌发起了“打包自然计划”,从说走就走式的“穿上潮鞋看世界”,到足不出户把自然打包给你。百丽时尚集团携手天猫超级品牌日,打造了一场“天生出彩”自然主题大秀。而品牌数字化的创新突破,也恰恰是天猫超级品牌日一直致力的事业。
大秀现场,百思图BASTO以回青绿为主色调,邀请舞蹈家朱洁静在丽水松阳的竹林剧场起舞,搭配BASTO百思图《回青》-竹节限定系列,高冷模特列队走秀,寓意“在时间流转里回归生命的蓬勃长青”;思加图STACCATO则把秀场直接搬进了甘肃•金昌火星1号基地,在国内首个火星主题沉浸式实景体验基地,用激情的摇滚音浪,点亮现代生活的跳跃节奏;天美意TEENMIX携手《哈利·波特》这个超级 IP,在额济纳旗千年不朽的怪树林间,打造了一个击中年轻人“嗨点”的魔法世界……
不光营造的场景年轻感拉满,百丽时尚还通过联动年轻人“心头好”的大IP,实现了年轻元素的“出圈效应”:百丽BELLE春夏新品多彩猪笼鞋将大胆配色与猪笼元素交织,备受Z世代年轻人青睐;天美意TEENMIX与哈利波特IP联名合作,推出“魔”样学院、魔法入学仪式、“魔”样入学礼盒,还把上海的公交喷成了“魔法巴士”,收获了大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铁粉”;73Hours则推出断货王“蔷薇少女”系列,鞋身布满42片层层叠叠的花瓣,均为工人师傅手工缝制而成,成功激发了年轻女性的购买欲。
如果说“跟年轻人玩”只是消费市场反复研究、观察和分析Z世代年轻人后得出的铁律,那么“带年轻人玩”,则是一个品牌在历经大变局、濒临大败局、遭遇大困局后,得出的一个“痛的领悟”。被动迎合易,主动破局,其实才是难的。